大坂夏之阵:丰臣氏的落幕与新时代的开启_日本战国网

日本战国历史网-专注日本战国时代历史趣闻移动版

主页 > 日本战国著名战役 >

大坂夏之阵:丰臣氏的落幕与新时代的开启

  大坂夏之阵作为日本历史上的关键节点,在国内外都被视为扭转乾坤的重要时刻。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丰臣氏的命运,也彻底改变了日本的政治格局,宣告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的终结,德川家由此统一日本,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。

  丰臣秀吉生前采取重文轻武政策,这一举措却在无形中导致了政权的分裂。他临终前确定的五奉行共同辅佐丰臣秀赖的计划,随着前田利家的去世,天下再度陷入动荡。1600年,关原合战爆发,文武两派在关原地区展开激战,参战总人数超过四十万。最终德川家康取得胜利,石田三成等文官被处死。关原合战的结束,标志着天下实际上已落入德川之手,此时大阪的丰臣政权,犹如孤立于湖心的孤岛,岌岌可危。

  丰臣家当主丰臣秀赖年仅 20 岁,在其母淀姬的宠爱下,成为一个纨绔子弟。尽管如此,对于德川家康而言,秀赖始终是心腹大患。德川家康一直在寻找机会,企图一举铲除丰臣氏,实现天下统一。

  庆长十九年(公元 1614 年),丰臣秀赖耗费巨资,完成了自 1603 年由丰臣秀吉开始修建的方广寺。在修建过程中,秀赖采纳木食上人的建议,用金铜铸造大佛,并铸造大钟,还请南禅寺高僧撰写钟铭。完工之时,恰逢秀吉忌辰,丰臣秀赖家派片桐且元前往骏河,恭请德川家康主持开眼大典,却遭家康借口身份不适回绝。

  大典后,德川家康的心腹南光坊天海(传言其可能是未死的明智光秀)告知家康钟铭内容。钟铭中有 “国家安康,君臣丰乐” 之语,德川家康认为前半句将 “家康” 二字拆开,是诅咒自己身首异处,后半句倒写为 “乐丰臣君”,摆明了是诅咒自己。家康为平息议论,找来京都附近五大寺庙的高僧询问钟铭看法,高僧们明白家康心意,一致称此文是诅咒,罪该万死。写钟铭之人因此倒了大霉,几乎都被家康处死,这场风波堪称一场 “文字狱”。

  大阪方得知德川家康心思后,急忙派人解释,但根本无法说服家康。家康甚至毫不客气地对大阪方使者表示,自己知道秀赖母子恨他,到处招兵买马还写恶毒钟铭诅咒他。他声称对待秀赖如同自家孙子,只要秀赖母子投诚,就会抓出幕后主使,还让使者游览江户,待其返回大阪后,德川家康召见丰臣家的片桐且元,表明态度,并拟定一份解决方案,其中一项是让秀赖之母淀姬去家康处做人质。片桐且元为顾全大局,带着这份不平等条约般的书状回到大阪。

  大阪方面看到书状后极为气愤,对片桐且元产生严重不满,指责他意欲谋反。可怜片桐且元苦苦周旋,最终却背上谋反骂名,无奈沮丧地离开。丰臣家众人连夜开会商讨对策,秀赖旗下武将都反对这个决定,并决心杀掉 “反贼” 片桐且元,会议决定由大野治长带人去刺杀片桐且元。当大野治长带人进入片桐居所时,片桐且元已逃离大阪,投奔德川家康。

  德川家康听闻片桐且元被迫逃出大阪,召集手下表示丰臣氏不会与他和睦相处,战争不可避免,德川方面随即展开备战工作。大阪方面也得知德川家康备战的消息,丰臣秀赖向天下广发英雄帖,历数德川家康罪状,号召天下浪人进入大阪城共同对抗德川家康。秀赖也曾尝试向其他大名求援,但德川家康手段老练,昔日蒙受丰臣氏恩惠的大名实力被大大削减,且丰臣氏气数已尽,大名们不愿与德川家康作对,甚至有人加入德川军队准备讨伐丰臣氏。不过秀赖的号召仍得到一些响应,落魄浪人、被剥夺领地的武将、政治投机者等纷纷涌入大阪,人数很快达到十万左右,其中不乏真田幸村、毛利胜永、长宗我部盛亲、大谷大学、明石全登等名门之后,他们战斗力非凡,在秀赖感召下斗志昂扬,高呼打倒德川家康。大阪城上下一心,大批盔甲、铁炮、刀剑被制造出来,而惧怕战争的人则开始逃命。1614 年 10 月 10 日,德川方面三十万大军从骏府启程,浩浩荡荡开赴京都,大战一触即发。

  大阪冬之阵

  大阪城本名石山御坊,由石山本愿寺法主莲如所建,传至本愿寺十世法主本愿寺显如时,在石山会战中被织田军攻占。丰臣秀吉取得天下后,看中大阪城绝佳地理位置,决定在此修筑一座比安土城(织田信长所建,当时日本最大的城池)还要豪华的城池。建成后,大阪城被誉为日本第一难攻的坚城,丰臣秀赖之母淀姬颇为得意,愚蠢地认为家康之流绝不可能攻破秀吉亲自修筑的城池。

  11 月 10 日,德川家康离开京都二条城,率大军在靠近大阪城的地方安营扎寨,先尝试和平交涉。此次进军,德川方面有上杉景胜、伊达政宗、佐竹义宣等众多大名,除部分小大名没来外,全日本大名基本到齐,军势严整,士气高昂,和平交涉颇具底气。丰臣方面虽有真田幸村等人相助,但总数不及德川军的三分之一(一说德川军只有 20 万人)。淀姬给德川军中原丰臣氏的大名发诏书,要求他们效忠丰臣氏,却都遭到拒绝,岛津义弘甚至直白地表示丰臣之恩早在关原合战时就已还清,现在要还的是德川之恩。

  大阪方面求援无果后,拒绝和谈,双方军队各自摆好阵势,1614 年 11 月 15 日,大阪冬之阵爆发。不得不提大阪方的真田幸村,他是真田昌幸之子,继承了父亲在守城和野战方面的天赋。1600 年关原合战时,他曾率 2000 人与父亲驻守上田城,德川家康之子德川秀忠赶往战场时,上田城是必经之地,真田昌幸利用地形,仅用 1500 人就将秀忠的 4 万大军拖在信浓山地长达 11 天,这便是著名的 “上田城攻防战”。大阪冬之阵前,真田幸村在大阪城外小山上修筑了防御工事 “真田丸”,事实证明,真田丸在冬之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12 月 4 日,德川军前田利常作为先锋部队猛攻真田丸,真田幸村以少量兵力重挫前田军。后来德川军安置在真田丸内的内应放火点燃炸药桶,真田丸发生爆炸,前田部队趁势攻入。但真田幸村不慌不忙,迅速平息叛乱后,命令部队用铁炮向涌入的敌军射击,一时间前田利常部队死伤无数,被迫撤退。德川军其余部队在这一天也对大阪城发动攻击,但在壕沟和城墙的阻挡下,大阪城依然固若金汤。

  家康见状着急,立刻召集部下商议,宣布暂时停止进攻。此时众人都主张进攻到底,而德川家康心中却盘算着一个险恶计划。他回忆起大阪城刚建成时,丰臣秀吉曾带领众人参观并得意地说:“孤修筑此城,天下无敌,唯有填平外壕方可攻入。” 家康下定决心,认为只有先讲和,于是派出和大阪方面交情不错的本多正纯前去和谈。起初,淀姬坚决不同意和谈,坚信太阁丰臣秀吉的城池不可能被攻破。后来,被大阪方面赶走并投敌的片桐且元率领大炮部队猛轰大阪城,由于他对淀姬居所了如指掌,炮弹时常在周围爆炸,淀姬作为女流之辈,受不了这样的轰炸,最后只好宣布接受德川家康的和谈条件。家康列出看似 “宽大” 的条件:(1)秀赖的居城和领地照旧;(2)所有浪人,概不追究责任;(3)填埋第二条和第三条护城壕。然而,这一切正中家康下怀。

  和谈后,家康立刻抽调人手进行城壕填埋工作,并背地里偷偷下令将所有壕沟都填平。等到大阪方发现时,大阪城只剩下光秃秃的本丸。大阪方意识到被家康骗了,却为时已晚。家康看到大阪城变成裸城一座,立刻下令备战,大阪方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大阪夏之阵即将来临。

  大阪夏之阵:丰臣氏的最后抗争与落幕

  1615 年 4 月,德川家康提议丰臣秀赖易地居住,并遣散浪人,让大阪方稳定下来,言下之意是自己已占上风,秀赖不应再做无畏抵抗。但大阪方面对此置之不理,据说反而更加积极地备战。家康听闻后大怒,称此役大阪必亡。当月 4 日,德川家康出兵大阪,并于 6 日下达进攻命令。此次进军人数在 15 万左右,武将方面除伊达政宗和藤堂高虎外,均为旧部家臣。

  4 月 29 日,德川方面商议将进攻日期定为 5 月 3 日,大阪夏之阵正式开始。大阪方面军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战方案。主将真田幸村提出直上京都,夺取二条城和伏见城,然后在琵琶湖畔迎击敌人;另一位主将后藤又兵卫则认为大阪的存亡在于小松山一战,鉴于德川家康是野战高手,仅靠大阪城内 12 万浪人难以抵挡,主张调大军至小松山,利用地形优势击败进入河内平原的德川大军。然而,丰臣方面向来是文官当家,他们十分瞧不起真田幸村和后藤又兵卫这样的武将,对他们的提议嗤之以鼻,甚至不知道大阪城附近有小松山。丰臣家文臣大野治长做出决策,使得大阪方错失可能扭转战局的机会。

  战斗打响后,双方展开激烈厮杀。真田幸村率领的部队在战场上表现英勇,给德川军造成不小的打击,一度让德川家康陷入困境,甚至有传言称家康在真田幸村的猛攻之下,险些切腹自尽。但最终,德川军凭借兵力优势和战略部署,逐渐占据上风。大阪城在德川军的猛烈攻击下,防线逐渐崩溃。5 月 7 日,大阪城本丸被攻破,丰臣秀赖与母亲淀姬自杀,丰臣氏宣告灭亡。

  大坂夏之阵的结束,标志着丰臣氏政权的彻底覆灭,德川家康及其家族实现了对日本的完全统一,日本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画上句号,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江户时代。

(责任编辑:小十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