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器的传入对日本战国格局有什么影响_日本战国网

日本战国-日本战国时代-日本战国历史-日本战国大名移动版

主页 > 日本战国武器 >

火器的传入对日本战国格局有什么影响

  想要了解火器对于日本战国格局的影响,首先要对日本的冷兵器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。在火器未传入日本之前,日本士兵的主要作战武器是刀、长枪和弓箭三种。受科技水平的限制,日本当时并没有出现弩炮和弩箭,所以远程打击只能依靠弓箭。

  自古以来,在与敌军作战距离缩短的过程中,因为找到了最佳射程(箭的有效射程距离)而开启了弓箭射击的战斗,但由于铁炮的射程距离较弓箭长,大约可达到一町(近120米),因此展开了逐渐朝接近敌军的铁炮射击的攻势。在发射子弹前,先打开装有口火药的火皿,瞄准后拉起引铁,火绳挟就落到火皿内,火绳便将口火药引燃,燃火会引发枪身内火药,因而把弹丸发射出去,因此“打开火盖”就代表开战之意。铁炮的射击大多都是表示战争的开始,所以在所有的军阵前线必会配置铁炮队。

长筱合战

  虽然日本最先仿制的是欧洲火绳枪,但随着明朝火器的传入,日本开始逐渐舍弃欧洲火绳枪,转向仿制明朝研制的火铳。原因有二:一是明朝火器相较西方更为先进。二是日本获取明朝火器并加以研制更加方便。

  在火器刚刚传入日本之时,并未得到许多人的关注。火器直到战国时期才频繁出现在战场之上。而第一个将火器大规模装配部队的人是著名的战国三英杰之一——织田信长

  织田家家督织田信秀死后,织田信长成为新任家督。继位不久便着手在部队中装配仿制的火器。虽然此时织田军中的火器普及率并不高,但已经远远超出其他大名手中军队的火器普及率。

  公元1575年,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联手组成联军,与武田胜赖决战于乐原,这便是著名的长筱合战。在这场战争中,武田家以最精锐的骑兵联队出战。

  然而在这一战,织田德川联军配备了数量较为可观的火器。同时又在阵地前沿部署了大量的拒马,使骑兵无法逾越。联军借此机会火力全开,射击产生的巨大声响也使马匹受惊,武田骑兵一时陷入混乱之中,武田军遭到重创。

  长筱合战以武田家付出万余人阵亡的代价而告终,织田德川联军伤亡却不足百人。虽然武田军主要是在溃逃的过程中被联军追击才导致有如此伤亡,但可以推测在第一次交锋时就已经被联军的火器击毙击伤大量将士。

  铁炮作为一种杀伤力较大的武器,无论是在震慑敌军亦或是给敌方造成直接打击上,都有意想不到的成效,铁炮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大名的实力,织田信长以“三段击”击破武田军于设乐原从而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,向全日本展示织田家的实力的同时,使得以铁炮为主流的战术得以发扬光大。

长筱合战

  长筱合战的结局使天下大名都为之震动,基本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和织田信长本人的能力。于是许多大名都在自己的部队中开始装配火器,并研发应对火器的战术和方法。武田胜赖兵败乐原后就痛定思痛,意识到战败的原因就是与织田德川联军之间的武器差距,于是很快便在部队中开始装配大量火器。

  因火器造价高昂,所以弓箭手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太大削弱,一般大名的部队中仍然以弓箭为主要的远程打击武器。火器的发射间隔较长,即便是在经过织田信长改革战法后仍然会出现较长的射击间隔,攻击频率远远无法与弓箭相比。所以当时主要是将火器部队部署在战场前沿,在完成发射后后撤至步兵后方,再由步兵冲锋与敌厮杀。

  由于这一时期的火器射击精度仍然较为低下,所以只能够将持有火器的士兵部署在一起,形成一个整体再向敌军射击,通过增强射击密度来弥补射击精度不足这一状况。当步兵与敌缠斗在一起之时,火器便失去了它的作用,盲目射击极容易击伤友军。故而在当时,火器主要是"一次性"武器。

  织田信长死后,其"继承人"丰臣秀吉也对火器情有独钟,将火器的发展再次推上了一个新高度。这一时期的日本基本完成了统一,调动全国资源大规模铸造火器和研发新技术已经不再是难题。

  日本此时的火器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改进,不仅降低了发射间隔,还使精度有所提高,火器的稳定性也变得更好。逐渐,日本从大规模仿制转向自主研发并出口海外。

  在壬辰战争中,火器助日军以极快的速度横扫朝鲜半岛。这是因为日本火器重量更轻,更便于携带和长距离行军作战。但当日军与明军形成对峙之势后,其优越性就已经不足以支撑其战场优势。同时,日军的装配数量虽然较为可观,但一直没有足够的弹药,这也是日本火器未能在壬辰战争中发挥全部威力的因素之一。

(责任编辑:小十郎)